啃書想 - 東野圭吾

閱畢整套《明朝的那些事兒》後,有一段時間非常渴求了解更多不同朝代的歷史,但看了很多不同的歷史書,卻再找不到一套吸引我看下去的,為了「治療」啃書的心癮,開始看看有否其他書合口味,然後記起東野圭吾的《白夜行》。

看了東野圭吾的《白夜行》後,發覺他的小說結合了推理、情感、社會現象,不是一般純粹講一件案件的故事,欲罷不能,之後看了《沉睡的森林》、《麒麟之翼》、《真夏方程式》、《假面飯店》、《嫌疑犯X之獻身》、《秘密》、《名偵探的守則》、《聖女的救贖》、《新參者》、《劫持白銀》、《偵探伽利略》、《紅色手指》、《夢幻花》、《解憂雜貨店》、《信》、《空洞的十字架》…

以上每部也有過人之處,我也不懂得如何作推介,只是有兩部讓我閱後特別想了很多--《信》及《空洞的十字架》。

《信》是講述一位因為殺人而入獄的哥哥每月寫給唯一的親人--弟弟的信。我們一般人都認為哥哥犯罪入獄,他受了應得的罰,但原來一路看下去,弟弟因此受的苦更無奈。直貴因為哥哥是罪犯而無法繼續讀書,高中畢業後,只要工作場所有人發現他哥哥的事,他不得不離開。他一直以為只要他咬緊牙根忍耐下去便會有轉機,但現實是他因此失去了朋友、心愛的女孩、成為歌手的機會、工作等……他想恨哥哥,但他又不能恨,因為哥哥是為了有錢讓他讀大學,偷竊時錯手殺人,於是他連憤怒的對象也沒有。

當讀者如我正在為直貴感到不值,同情他的遭遇時,他老闆的一番話又如此現實及合理:

你要不要恨你哥哥,是你的自由。我只是想說,你恨我們實在說不過去。如果用更殘酷一點的說法,我們必須歧視你。這麼做是為了讓所有罪犯知道自己犯罪會使家人連帶受苦。

然後我在想我身邊有直貴時會如何?我可能會因此表現更親切,但其實這是「反向歧視」,我們無法做到一般人那樣看待直貴,同時我想起我平時對待病友原來也有「反向歧視」:
有位非常幫手的男義工,永遠我們請他幫忙都義不容辭,但因為他也是病友,很多時候我也不會讓他做粗重的工作,有什麼搬運我也會自己來。後來我們拍攝一張DVD介紹這些病症,他分享自己經歷時,我才發現自己錯了。他說:「最不快樂是,我跌了一枝筆,突然全家人一齊蹼出來拾,點解我媽都做到的事,我自己卻做不到」

想過平凡的生活真不是容易的事,最後直貴終於寫了第一封,也是最後一封回信給哥哥,為了妻女能過平淡的生活,他希望能和哥哥斷絕任何關係,亦希望哥哥不要再寫信給他,他不想女兒要經歷他之前所受的苦。

看了細述犯人家屬所面對的社會問題的故事,然後閱讀了《空洞的十字架》。

如果女兒被殺,兇手要受什麼懲罰才能補償?死刑?

很沉重的故事,道正與小夜子夫妻的女兒被殺,他們以為只要兇手被判死刑,便能走出悲傷;當兇手被判死刑後,他們的人生反而失去了目標,繼而離婚。在離婚多年後,道正突然收小夜子被殺的消息,雖然仍然傷感,但卻在查探過程中發現小夜子一直在研究罪犯的刑罰,究竟死刑是否能補償?怎樣才算是贖罪?殺害女兒的兇手雖然判了死刑,但道正卻從其辯護律師口中得知兇手覺得無完無了的審判很無聊,故此才放棄上訴,這樣的死刑有意義嗎?

就算死刑無意義,關在監獄又有意義嗎?

認為"這個凶手只要在監獄關幾年,就可以改邪歸正",把殺人兇手綁在這種空洞的十字架上,到底有什麼意義。
只要殺人就判處死刑─這麼做的最大好處,就是這個凶手再也無法殺其他人。


遺族需要經歷多少痛苦和煩惱,才能接受這個事實。兇手死了,家人也不會復活,遺族到底想要追求什麼才能獲得救贖。之所以要求判死,是因為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贖罪的方法。
死刑並非獲得勝利,但活著也無法接受,就算是無期徒刑也是。兇手的死不是"償還",而只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。


撫心自問,如果有人殺害了我的親人,我也會想兇手死,就是這麼簡單。兇手死了確實不會改變任何現實,除非我確切知道他活著會很苦,否則無法接受。不過,正如書中的辯護律師所說,每個人每件案都不同,很難用一個標準去衡量,當道正知道了小夜子死的真相,他也不知自己是否還堅持要求死刑。

刑罰充滿了矛盾
也許代表人終究無法做出完美的審判

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初夏海邊走走 - Llandudno

Amazing birthday trip - Prague & Dresden (Part 2)

My Transition